{{ v.name }}
{{ v.cls }}類
{{ v.price }} ¥{{ v.price }}
「無論單身還是已婚,這條隊伍里,人人都只有一個平等的身份,一個純粹的吃貨。
」 如何判斷一家店的東西好不好吃? 如果是開在繁華的旅游區里,有很多漂亮女孩子很多,客人都在開心交談的店鋪,通常都不會很好吃。
開在旅游區,決定了來者大都是新客,沒有足夠的重復博弈,自然也就沒有動力不斷改良產品。
漂亮女生很多,又在很開心地在交流,決定了社交高于美食,食物的顏值高于味道。
那反過來想,開在重復人流多的地方,客人都在苦著臉排隊的,應該是好吃到飛起沒跑了。
即使是情人節的晚上,在深圳海岸城中心,為了吃上一口肉松小貝/土鳳梨酥/提子酥/蛋黃酥,鮑師傅糕點的門外還是排上了一條長龍。
無論單身還是已婚,這條隊伍里,人人都只有一個平等的身份,一個純粹的吃貨。
隊伍里的人多數在低頭玩著手機,有同伴的相互交談著,不時舔舔嘴唇,留下一層晶亮亮的口水——啊,隊伍怎么挪得這么慢。
店鋪的招牌其貌不揚,白底、黃字,寫著“鮑師傅糕點、鮑才勝原創”十個字,沒有大門,只有一個被柜臺擠占了空間的窗口。
如果不是門口的排隊把一條步行街都截斷了,你很難從這家其貌不揚的店看出一絲“網紅店”的痕跡。
沒錯,它真的是一家“網紅店”。
據測算,鮑師傅深圳門店的平均排隊時間在兩小時左右。
當年首家天津分店開業時,排隊需要4小時;首家上海分店開業時,大概需要6到7小時,一路排進了地鐵站里,引來了更多的吃貨。
而讓吃貨們前胸貼后背地在全國36家鮑師傅門口排這么久的隊,很多媒體猜測是因為“窗口收銀”的設置——在一個窗口點單、打包、收銀,當然比所有人都進店選購要慢得多,隊伍當然會長。
然而,格隆匯在專訪了創始人鮑才勝后發現,排隊的原因卻是產能跟不上——所有的產品都靠糕點師傅手工制作,一個店能容納的操作臺、設備又有限。
新店盡管是越開越大,點心仍然是供不應求。
最夸張的是在杭州分店,你在柜臺里是看不到提子酥的——因為一出爐就被買光了。
鮑師傅糕點倒底為什么能成為“網紅店”?格隆匯對鮑才勝的專訪里就有答案。
有“貝”而“紅” 01 格隆匯:在鮑師傅剛開到二三十家店的時候,有的山寨品牌已經有了兩三百家加盟店,你很長一段時間都在進行維權。
現在維權應該算是告一段落了,那你當下最操心的是什么? 2018年上半年,因為打假維權,我的生活基本上是亂套的,沒有時間在一線盯著生產研發,每天都是在工商局、法院奔走。
一天睡不了幾個小時,一睜開眼就去收集證據。
以前我喜歡鍛煉,別人都看我覺得只有二三十歲,現在我看起來跟我的歲數(四十多歲)一樣老。
到了下半年以后,因為國家對知識產權越來越重視,山寨品牌的商標也被判無效了,工商局的查處也很嚴厲,維權的事情我是輕松了很多。
現在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所有門店外都有一個大屏幕展示店里所有的操作流程,讓客人的監督倒逼我們做得更好。
餐飲行當里,像我們這種規模,沒有幾家店敢這樣完全透明的。
食品安全做好了,我們才會加快發展。
“網紅店”都是曇花一現,我的思路是把“鮑師傅糕點”做成一個百年老店,哪怕慢一點都沒關系,高標準才重要。
02 格隆匯:鮑師傅糕點當初是怎么火起來的? 2005年的時候,我只在中國傳媒大學旁邊開了第一家店,就發現有很多人成箱成箱地買肉松小蛋糕,有的人還是從西城區開車專程過來的。
這款產品你也知道,就是現在的肉松小貝,于是我去掉了奶茶、蛋糕的產品線,開始主打酥松類的中式點心。
生意更好之后,我就用多出來的現金流在北京開新店,來產生更多的現金流,這樣滾動開店。
在北京越來越有人氣,等到去天津開新店,頭一天排隊就要4小時才能買到,去上海開新店,要6個小時,這些客人很多都是在北京旅游的時候吃過鮑師傅的糕點。
03 格隆匯:您怎么看別人評價鮑師傅糕點是“網紅店”?這種熱度能持續多長時間? 紅是必然的,我從十幾歲就開始做糕點,在紅之前,肉松蛋糕已經做了十幾年了。
紅了之后,很多人誤會說我炒作,可我要是炒作,怎么可能只有一個微信公眾號呢? 其實我不希望紅,“網紅店”的標簽是一把雙刃劍,別人會覺得你是曇花一現,踏踏實實做企業的人聽了這種評價都會覺得不是滋味。
從只有一家店的時候,就有人說這個店半年一年肯定就不行了,一直到現在,還有人這么說。
頂著這些評價壓力也大,我以前開一間普通的糕點店,日子過得很舒服,業余時間還能跑跑步、炒炒股,現在太辛苦了。
最難熬的是打假那段時間,因為侵犯了一些加盟商的利益,人身安全都不能保障。
04 格隆匯:做點心的企業有不少,但選擇的細分都不一樣。
比如做中式糕點的稻香村,走高端路線的于小菓,專做和菓子的摩提工房,只做泡芙的西樹泡芙。
您怎么定位鮑師傅所處的細分領域?當前的主要競爭者有哪些? 烘培行業的類別非常多,鮑師傅切入的是做佐餐類的中式糕點,吃一點不會飽,又不會膩,這個細分市場沒有其他人在做。
我最早做肉松小貝,就是覺得人們吃甜食吃太多了,如果有一款產品,甜味和咸味能中和一下,就不會那么膩。
店里很多產品都是我們獨創的,現在可以說是一個競爭者都沒有。
細水長“紅” 05 格隆匯:一提起中式點心,人們總會想到容易掉渣,抗拒這種吃相不好的食物。
但最近有一款網紅產品叫“臟臟包”,因為吃完滿嘴滿手都是巧克力醬,反而成了一大特色。
您怎么看當下餐飲消費者的心理?購買鮑師傅糕點的是一群什么樣的人? 鮑師傅糕點的消費者,是一群有鑒別能力的“吃貨”,年齡基本上在18到35歲左右。
對于一個吃貨來說,吃東西的重點就是好吃,只要好吃,有沒有吃相都是不用講究的。
我自己也是個吃貨,我太懂吃貨的心理了。
我到全國各地都會去找當地的民間小吃,聽說哪家飯店好吃,哪怕人家是“網紅店”,要排上幾個小時的隊,我也得嘗嘗。
我們一款新產品上線之前,都是由幾位資深糕點師傅組成的委員會牽頭,在各地調研,然后提出概念,做出來之后也要反復盲測。
必須要85%以上的委員通過,然后由我試吃,才能定價上架。
已經上架的產品,也會不斷更新迭代,所以肉松小貝才越來越好吃。
目前,我們儲備了30多種新產品,正在找合適的機會上架,預計2019年會出4到6款新品,我估計里面至少會有一個爆款(銷量占比超過店鋪總銷量的20%)。
06 格隆匯:鮑師傅只設置一個窗口來收銀,以至于有時候要排上幾個小時的隊才能買到,這讓很多吃貨望而卻步,只留下了那些“有耐心的吃貨”,這樣的安排是否會讓鮑師傅失去很多客人? 春節這兩天算是我們的淡季了,排隊的人不算多,春節前、元宵節后一直到天氣變熱之前,都是我們的旺季。
很多爆款不早一點排隊,幾乎是買不到的。
的確有人說我們是故意讓客人排隊,但其實目前我們所有的產品都是手工制作的,不要看只有一個收銀臺,里面做點心的、打包的,至少三個人都在為一個客人服務。
我們流程化了門店的操作,客人從下單到離開,最快的不到一分鐘,普通糕點店即便再多幾個窗口,也做不到這個速度。
所有店面我最關注的數據,就是復購率,一般來鮑師傅的有30%以上都是熟客,有的成熟地區,比如北京,熟客幾乎要超過50%。
我們會用數據系統記錄這些信息,每個月我都要看一下才能安心。
有的面包房是讓客人進店去挑選,我們做不到。
原因一是我們需要很大的操作空間,二是下單速度再加快,會趕不上做。
像杭州分店的爆款提子酥,當地人特別愛吃,所以你幾乎在柜臺上都看不到,做出來就被買光了。
很多人不知道,鮑師傅糕點許多分店幾乎要做到凌晨的,有的店是師傅們三班倒,24小時不停地做。
因為我們一直堅持手工化制作。
要減少排隊,就必須增加店鋪的數量。
但因為手工工藝,需要糕點師傅去帶徒弟,會限制擴張的速度。
現在我們有40家店,2019年我會增開16家。
07 格隆匯:手工制作的糕點和工業化制作的糕點,在口味上有很大差異嗎?有一些自媒體買來多家模仿的“肉松小貝”做盲測對比,評價鮑師傅的口味并沒有很大優勢,您覺得顧客會買賬嗎? 為什么包子一定是手工的好吃?因為有些工序就得靠手工把控,相對而言,手工糕點的口感和把控度會比較好。
打蛋、攪拌這些體力活可以讓機器做,但關系到口感的事情就要糕點師傅自己把握。
每個烤箱都有微妙的差異,同樣的溫度,差幾秒鐘,口感都會不一樣,這只能靠經驗傳承。
給一款產品選用合適的材料,我們會把所有材料的版本都試做出來,反復試吃之后再決定用哪一種。
糖這么一個簡單配料,肉松小貝我們用的是韓國幼砂糖,綠豆冰糕用的卻是海藻糖。
就連肉松小貝的肉松,都是我向供應商專門定制的,如果用市場上那些肉松產品,口感是不夠好的。
我的老家江西資溪縣是“面包之鄉”,很多老鄉都是烘培行業的,很多產業鏈、新消息,都是互通的。
這里頭的資源,圈外人是想象不到的。
08 格隆匯:堅持精選用料和手工作業,那意味著材料投入、培訓投入都會很大,利潤率也會被壓縮。
這也是為什么我不開加盟店,找加盟、賺快錢的人能把產品做到這份兒上么?店里的雞蛋都是國內最好的,價格是普通雞蛋的兩倍還多,加盟的人舍得不要這些利潤嗎? 現在店里的糕點師傅,都是最早跟著我一起做糕點的十幾個人帶起來的。
材料貴,那培訓就會更貴,在一個師傅完全掌握好蛋餅的打發程度、烤制溫度、保存條件之前,他做的產品都是不會放到貨架上的。
創業最難是堅持 09 格隆匯:鮑師傅的銷量是主要靠爆款產品拉動嗎?前店后廠的模式,擴張速度慢,成本又高,類似企業大都在不斷增加新產品、提升客單價。
您為什么會一直把店里的SKU控制在20個以內?未來是否會考慮像稻香村和好利來一樣,做一些短保食品? 其實店里的銷量相對是比較平均的,因為各地區門店的爆款產品其實都不太一樣,我們也會做出區域性的改良。
比如,在杭州最受歡迎的是提子酥,在深圳最受歡迎的是土鳳梨酥。
那在深圳地區,我們就會給多開發幾種口味的土鳳梨酥。
正常我們門店里上架產品數量在12到18種,再多類別,實在是人手有限,做不出來。
我正在資溪老家建一間中央工廠,預計2020年建成投產,到時候會生產一部分對手工要求不高的點心,也會做一些半成品,送到店里加工。
這樣提高產能之后,新產品研發也會加快,也能做短保點心比如餅干,就能在電商平臺出售。
10 格隆匯:不少點心店都是在成立五年左右開始迅速擴張,鮑師傅什么時候會迎來拐點增長的時期?成立以來,鮑師傅只在2017年拿了天圖的一筆投資,擴張階段是否還會有進一步的融資計劃? 預計2021年會加快開店的步伐,開店主要還是會依靠自有資金。
其實餐飲企業大都是不太需要融資的,因為這個行業現金流很好,所以除非是投資方有很好的資源,我應該都不會再融資了。
天圖和我溝通了很久,當時又特別巧,其中一位研究員和我在機場、高鐵上偶遇了三次。
真的是很有緣分,后來我就接受了這筆投資,也算是給自己一些壓力,請天圖幫我們加快規范化。
天圖投資對我們也很信任,投資合同的頁數很少,限制不多。
這一筆錢足夠我們發展了。
到現在,還是有很多投資機構在找我,但因為年輕時候的教訓,我是很不愿意拿別人錢的。
雖然融資和負債不一樣,但終究是一種責任,投資方給的錢也是辛苦賺來的,一樣要善待。
11 格隆匯:您現在的心態是怎樣的,危機感更多還是滿足感更多? 危機感更多,因為年輕時候失敗過,所以我是個危機感很強的人。
80年代的時候,我第一次創業,是做食品添加劑的供應商,為創業借了很大一筆錢。
因為管理不善,一兩年就虧光了。
公司倒閉、負債,一下子連生存都成問題。
那段時間,我壓力很大,整個人瘦得不到100斤。
做鮑師傅,我只希望能穩扎穩打,該防范的危機都防范好。
12 格隆匯:您覺得創業最難的是什么? 創業最難的是學會堅持,失敗之后還要有重新開始堅持的勇氣。
35歲以前失敗是一種財富,年輕時候經歷一次失敗,帶來的更多是教訓和體悟。
我很感謝年輕時候的失敗,如果沒有它,我就不會是現在的我,鮑師傅也就不是現在的鮑師傅了。
(文章來源:格隆匯) (責任編輯:DF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