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類
{{ v.price }} ¥{{ v.price }}
1月18日,深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開幕。
政府工作報告新鮮“出爐”。
今年深圳的政府工作報告亮點紛呈。
除了2018年當地生產總值突破2.4萬億元,經濟總量居亞洲城市前五之外,在對2019年經濟形勢的判斷和工作部署上也非常客觀和務實。
報告還首提“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
可以預見,在大灣區建設的加快推動下,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期。
經濟總量居亞洲城市前五 深圳政府工作報告稱,2018年,深圳市生產總值突破2.4萬億元,同比增長7.5%左右,經濟總量居亞洲城市前五。
初步預計,2018年,深圳市生產總值突破2.4萬億元,同比增長7.5%左右,經濟總量居亞洲城市前五;轄區公共財政收入9102.4億元,增長5.5%;地方一般性公共預算收入3538.4億元,增長6.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4%。
經濟發展有速度、有質量、有效益。
深圳市人大代表譚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深圳近年來經濟發展較快,2016年經濟總量超過廣州,在內地城市中僅次于上海和北京。
‘經濟總量居亞洲城市前五’是新的表述,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確實反映出深圳經濟的穩中有進、持續向好的局面。
從建特區以來,深圳的GDP增長了1萬多倍。
” 他補充道:“在國際經濟形勢面臨不確定性和實體經濟出現挑戰的背景下,深圳經濟仍然保持了比較好的增長,這是一個突出的亮點。
” 正視問題,體現自信心和包容性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還有一個突出的亮點是,在對2019年經濟形勢的判斷和工作部署上,非常客觀和務實。
報告列出了2019年將會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比如:經濟穩增長壓力仍然較大,自主創新能力有待增強,城市治理還存在短板,公共服務的質量有待提高,政務服務的便利化、人性化程度不高等。
譚剛說:“今年講問題的篇幅相對較多。
既講外部的形勢,也毫不諱言自身面臨的問題。
比如說,在城市治理的短板上,個別市政工程存在過度改造、施工擾民等問題。
今年確實是有很多代表和委員反映這個問題,但是正式寫到報告里,體現了政府相當大的自信心和包容性。
” 在對2019年的工作部署上,報告提出,今年將重點做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其中一點是,著力促進內外需協調發展。
著力釋放消費潛力,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實施外貿穩增長計劃。
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
譚剛認為,這是非常務實和積極主動的做法,因為深圳正從外向型經濟向開放型經濟轉型,外貿進出口對深圳的作用非常顯著,但在目前的形勢下,通過內外需協調發展來推動經濟的整體發展,更加切合實際。
另外,報告也提出,2019年全年計劃完成十個方面40項民生實事和一批民生微實事,安排九大類民生支出2709億元,其中教育、醫療支出分別增長11%和13%。
作為一座年輕的城市,深圳的優點很突出,短板也較為明顯。
在眾多短板中,教育、醫療、水污染等尤為受到關注。
此次報告明確提到了教育和醫療支出的增長預期,也體現了務實的風格。
近年來深圳一直在致力于全面補短板。
深圳市人大代表李繼朝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以治污為例說:“去年一年,深圳治污成績斐然,2018年完成了地下管網2600公里的建設,加上前兩年的建設,6500公里的歷史欠賬基本上補齊了。
” 他補充道:“在對小區進行雨污分流的建設上,去年一年完成了7000個小區,這個量非常大。
另外,在河流污染的治理上,去年90%的黑臭水體得到治理、基本實現不黑不臭,這是很大的成績。
” 今年深圳要全面消除全市黑臭水體,要全面完成剩余4000多個小區雨污分流改造,要完善全市的污水管網建設。
顯然,補齊短板后,才能在經濟形勢出現新的變化時,助推深圳更好地發展。
首提“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 報告也重點提到了技術與創新。
具體來說,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
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全國領先,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二,數字經濟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光明科學城、鵬城實驗室、深圳灣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啟動建設。
深圳獲批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成為中國最具創新力的城市,在全球創新體系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這個提法尤受外界關注。
記者查詢公開信息發現,該提法首次出現是在半年多以前。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2018年全國兩會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充分肯定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要求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李繼朝介紹,這個提法是首次出現在深圳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當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對深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深圳以科技創新立身,最近又被中央賦予了“大灣區建設的核心引擎”的高規格定位,科技創新勢必成為深圳發力的重中之重。
報告提到,要舉全市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增強核心引擎功能。
牢牢扭住大灣區建設這個“綱”,深度對接港澳所需、深圳所能、灣區所向,攜手建設富有活力、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此外,要打造前海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范區,推動前海合作區擴區,高水平建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可以預見,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DF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