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類
{{ v.price }} ¥{{ v.price }}
針對沸沸揚揚的“蜂蜜事件”,同仁堂(600085)日前發布公告,披露了相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此事的處罰結果:經調查認定,北京同仁堂蜂業有限公司(下稱“同仁堂蜂業”)部分經營管理人員在鹽城金蜂進行生產時,存在用回收蜂蜜作為原料生產蜂蜜、標注虛假生產日期的行為,被處以罰款1408.83萬元。
鹽城金蜂為同仁堂蜂業食品蜂蜜的受托加工生產單位。
同仁堂蜂業是同仁堂持股51.29%的子公司,主要業務為加工蜂產品、藥用輔料、生產食品等。
經濟導報記者獲悉,同仁堂將召回商標為“源蜜”“蕊悅”“藥植蜜”的41批次2284瓶(盒)的蜂蜜產品,涉及北京、山東、天津、遼寧、河北、四川、山西等7省市。
目前召回工作進展以及涉及山東省召回的數量如何?此事對上市公司層面將帶來哪些影響?公司在業務調整及相關資產處置方面將有何舉措?對此,經濟導報記者13日致電同仁堂董秘辦,隨后按其工作人員的要求將采訪提綱發至該公司官方郵箱。
14日晚10時許,同仁堂官方獨家回應本報稱,“本次召回工作尚在持續進行中,公司有專門團隊為本次召回工作進行服務,具體涉及山東省召回的數量,目前尚無最終統計數據。
”同仁堂同時表示,針對本次“蜂蜜事件”,公司深刻反思產品委托加工模式,已停止所有委托加工生產,并進行全面徹底的排查整頓。
在上述回復函中,同仁堂還稱:公司業務板塊仍然以中成藥生產和銷售為核心。
本次的“蜂蜜事件”,是下屬子公司在食品蜂蜜業務拓展方面由于經營管理不到位帶來的一次沉痛教訓。
公司目前已全面停止委托加工業務,并開展全系統的質量大排查和專項整治工作,切實提升管理,加強管控。
根據公司披露的公告,委托加工對公司整體不構成重大組成部分。
有市場人士表示,此次發生的“蜂蜜事件”,無疑觸及了食品安全這根紅線。
在北京鼎臣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史立臣看來,同仁堂等中醫藥行業老字號品牌與其他行業品牌不同,還承載著中醫藥行業的整體形象。
史立臣認為,作為一家上市企業,逐利無可厚非,但如果為了壓低成本忽視中藥質量,那么老字號積攢下來的美譽度會大打折扣,中醫藥行業的口碑亦會受損。
另據同仁堂披露,因受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及北京市大興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處罰,并充分考慮未來業務調整及相關資產處置,公司2018年度歸母凈利潤預計將減少約5778.65萬元。
同仁堂蜂業的食品經營許可證已被吊銷,且自處罰決定作出之日起5年內不得申請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有關涉事人員自處罰決定作出之日起5年內不得申請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或者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擔任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
(文章來源:經濟導報) (責任編輯:DF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