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類
{{ v.price }} ¥{{ v.price }}
電力行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性支柱產業,隨著我國電力工業發展規模邁上新臺階,非化石電源發展明顯加快,其中,風電規模實現高速增長,發電量占比由2010年的1.17%提高至2017年的4.76%,躍升為我國第三大電力來源。
明陽智能作為廣東省政府批準的第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實施單位之一,是廣東省實施海上風電產業集群建設的重點企業,2018年1-10月,明陽智能在全國風電掛網招標項目中,中標市場份額達20.01%,在全國海上風電掛網招標項目中,中標市場份額達48.19%。
為增強公司盈利能力,拓寬業務覆蓋面,明陽智能擬通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用于提高公司在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制造的能力和風電場運營領域的市場份額。
風機制造龍頭向服務轉型 明陽智能主要業務領域涵蓋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及其核心部件、智能化運維和風電場及光伏電站,涉及風資源評估、風場微觀選址、風電機組安裝技術指導、調試、運維服務和智能運營等服務,通過不斷加大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力度,明陽智能風機成套裝備產品功率覆蓋1.5MW、2.0MW國內主流機型,3.0MW級大容量機型,以及5.0MW以上超大容量新型海上機組,目前是國內大型風機裝備的重要供應商,行業排名前三。
除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外,明陽智能還積極拓展下游風電場投資業務,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
憑借對風機產品技術的深刻理解和強大的產品開發能力,明陽智能打造了全生命周期智慧化風電場資產管理與服務,形成風機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業務鏈條已經延伸到風電場的開發、投資、建設、運營,總體上已形成了風機制造、發電、電廠投資轉讓三大收入和利潤來源。
目前明陽智能已投資新能源電站23個,已并網實現收入裝機容量超過600MW,在建裝機容量約400MW,2017年實現發電收入22303.44萬元、2018年1-6月實現發電收入29992.32萬元,新能源電站發電和投資轉讓正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2015至2017年,明陽智能新增裝機市場容量連續三年穩居中國前三位、全球前十位,截至2017年末,明陽全球累計風電裝機容量超過15GW,相當于每年可為社會節約標準煤約106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071萬噸,相當于再造了1678萬立方米森林。
目前,風電技術發展趨勢向增大單機容量、減輕單位千瓦重量、提高轉換效率的方向發展,風電作為目前最具價格競爭優勢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已從“補充能源”走向市場化的“替代能源”,龐大的市場需求為明陽智能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風資源區位與客戶優勢明顯 明陽智能總部地處廣東,處于海上風電技術創新前沿地位,在廣東省海上風電發展方面處于龍頭地位。
廣東是國內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能源消費大省,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發布的《廣東省“十三五”能源結構調整實施方案》中指出,爭取在2020年,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清潔能源(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26%。
明陽智能在廣東總體規劃的66.85GW海上風電市場開發中占據重要地位,隨著國家海洋經濟戰略的推進和廣東粵港澳綠色大灣區的建設,公司在當前風電海上增量市場競爭中的發展潛力巨大。
經過多年的發展,明陽智能開發并鞏固了以國家電投、大唐集團、華潤電力、粵電集團、華電集團、中國電建、華能集團、三峽集團等“五大”、“六小”大型國有發電集團為主的穩定客戶群,全面覆蓋了風電行業主要投資商,并不斷新增大型優質客戶。
2015年至2018年1-6月,公司新增中標訂單容量分別為1.66GW、1.92GW、3.29GW、2.17GW,2018年1-6月,公開市場風電招標項目總容量為10.69GW,明陽新增中標項目容量為2.17GW,占比20.30%,行業排名第二,其中,2.5MW以上大風機中標項目容量超過1.5GW,海上風機中標項目容量超過1GW。
為更好服務客戶,明陽智能已經形成了以廣東中山為總部,覆蓋天津、江蘇、青海和云南等地的產業基地,推動公司在清潔能源開發中具備較強的區域產業布局優勢和風資源覆蓋優勢,并與之形成新能源建設與運營能力。
公司先后在吉林、天津、江蘇等地建立集研發、整機部件制造和工程服務為一體的基地,以整機制造為龍頭,帶動當地新能源配套產業鏈集群建設,整合區域人才和技術資源、提升產能、縮短服務半徑。
產品進一步打破國外壟斷 明陽智能經過長期持續的研發投入,掌握了大風機先進裝備技術,為中國從風電受援國向風電新能源裝備制造大國和裝機大國的轉變做出貢獻,成為國內領先的風機新能源裝備制造廠商。
公司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的5.5/7.0MW抗臺風型海上風電機組,采用國際領先的永磁混合驅動技術,于2018年6月在福建平潭離岸30公里的臺灣海峽順利通過滿負荷試運行,并投入商業運行,這標志著中國已牢牢掌握海上風電裝備大國重器,超越西方國家對重大裝備尖端技術的壟斷,使東南沿海龐大的海上風電資源開發從不可能到可能。
中國風況和氣候條件各不相同,甚至包括低溫、沙塵、臺風、鹽霧、高原等嚴酷環境,為此,明陽智能研發和設計了適應不同風電場特殊氣候條件,從陸上到海上的多類型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形成了“覆蓋當前,占據未來”的品類齊全的產品布局。
公司還根據不同環境條件推出了常溫型、低溫型、超低溫型、高原型、海岸型、抗臺風型、海上型等系列機組,是國內風力發電行業產品品類最為齊全,布局最具前瞻性的重要企業之一。
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 明陽智能風力發電機組產品具有“兩高一低”(高可靠性、高發電量、低度電成本)的質量技術優勢,1.5/2.0MW系列風力發電機組采用風機行業內較為成熟的雙饋技術路線。
明陽智能3.0MW以上系列風力發電機組采用半直驅混合驅動技術,是國內少數掌握半直驅永磁混合驅動技術的風力發電機組制造商,半直驅永磁混合驅動技術結合直驅與雙饋兩種技術路線的優點,傳動鏈由兩級傳動齒輪箱和中速永磁發電機構成,通過兩級傳動齒輪箱適當提高永磁發電機轉速,可以使用比直驅風機體積更小、重量更輕的永磁發電機,比雙饋風機使用的多級高傳動比齒輪箱轉速比更低,可靠性更強。
十年間,明陽智能積淀了創新機制和創新能力,形成了近200項專利及軟件著作權,聚合了海內外800多人的技術研發隊伍,擁有國內領先的葉片設計團隊、齒輪箱設計團隊、發電機設計團隊、核心研發仿真團隊、整機研發測試團隊、液壓潤滑冷卻系統設計團隊、智慧能源研發團隊、智能化運維團隊。
公司建立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廣東省風電技術工程實驗室、廣東省工程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在美國硅谷、德國漢堡,以及北京、上海、深圳建立高端前沿研發中心。
聚焦大風機和能源服務 本次明陽智能募集資金擬投資于“陽江高新區明陽風機裝備制造整機項目”、“陽江高新區明陽風機裝備制造葉片項目”、“恭城低風速試驗風電場項目”、“靖邊明陽寧條梁二期風電項目”,上述項目的實施可以推動公司主營業務發展,有效優化公司業務、產品結構。
“陽江高新區明陽風機裝備制造整機項目”總投資100000萬元,擬使用募集資金48538.09萬元,項目建設期為12個月,主要生產5.5MW-12MW大型海上風電發電機組。
風力發電主力機型走向更大容量是世界風電行業的發展趨勢,隨著我國征地成本不斷提高,大容量與高發電量風機對風場經濟性具有顯著提高作用,隨著3.0MW、5.5MW等大型風力發電機組技術的成熟,更大容量風機市場份額在進一步提升。
“陽江高新區明陽風機裝備制造葉片項目”總投資55000萬元,擬使用募集資金20000萬元。
該項目建設期為12個月,主要生產MySE3.0MW-7.0MW風機葉片。
明陽智能已在廣東省中山市成立專門生產MySE3.0MW陸上風機、SCD6.5MW海上風機的SCD制造事業部,在公司人才戰略的背景之下,SCD制造事業部已形成人才梯隊建設和業務培訓體系,為向募投項目實施地輸送有經驗、有技術的人才骨干做好了準備。
“恭城低風速試驗風電場工程項目”總投資49321萬元,擬使用募集資金20000萬元。
項目建設期12個月,實施地點位于恭城瑤族自治縣恭城鎮西南部及北部一帶,風電場規劃裝機容量49.5MW,共裝設10臺單機容量3000kW的風力發電機組及配套箱變、9臺單機容量2000kW的風力發電機組、1臺單機容量1500kW的風力發電機組。
項目實施主體為明陽智能二級全資子公司恭城潔源新能源有限公司,項目實施完成后可就近向當地負荷供電,提高供電經濟性,在充分利用項目當地風資源的同時替代了燃煤電廠的建設,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環保效益。
“靖邊明陽寧條梁二期風電場項目”總投資84640萬元,擬使用募集資金35000萬元。
項目建設期12個月,實施地點位于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陜西榆林定靖地區風資源豐富,風場的建設可以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風資源,既符合國家能源政策,又能促進當地風電產業的發展。
項目建設將為該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一定的電力保障,將為緩解地區電力供應不足的局面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對當地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項目實施主體為明陽智能二級全資子公司陜西靖邊明陽新能源發電有限公司,風電場規劃裝機容量約為400MW,本期工程安裝50臺單機容量為2000kW的風力發電機組。
(文章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責任編輯:DF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