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類
{{ v.price }} ¥{{ v.price }}
昨日上午,廣東省知識產權研究會發布《2018年廣東省發明專利估值研究報告》(簡稱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廣東省發明專利授權量為53259件,約占全國當年發明專利授權總量的12%。
而廣東有效專利數量和專利估值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而粵西、粵東、粵北地區占比較小,珠三角九市專利估值總和為229億元,占整個廣東估值樣本總和的95.4%。
其中,廣州市有效專利數量為10797件,專利總估值達51.55億元。
研究報告顯示,深圳市的有效專利數量最多,總計21310件,專利總估值最高,達76.02億元;其次是廣州市,有效專利數量為10797件,專利總估值達51.55億元;佛山市的專利數量少于東莞市,但專利估值略高于東莞市。
研究報告根據專利權人類別對專利數量和專利估值兩項參數進行分析。
企業專利數量為44488件,占估值樣本總數的83.53%,在專利數量中占比最大,而科研機構的專利數量為1607件,僅占估值樣本的3.02%。
企業的專利估值占總估值的83.33%,其次是高校,占比為8.52%,而科研機構、機關團體、個人分別占3.17%、0.43%和4.56%。
這說明企業依然是社會創新力量的主力軍,而高校和科研機構創造的專利依然保持較高的質量,但市場化能力不足,需要將科研成果推向市場從而提高其專利估值。
(責任編輯:DF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