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類
{{ v.price }} ¥{{ v.price }}
嘉賓簡介:國曉雯,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12年金融投資從業經歷;曾任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股票投資部研究員、中郵創業基金行業研究員、TMT和消費組組長,現任中郵基金權益投資部基金經理。
主持人簡介:吳悅風,《月風投資筆記》作者,曾任國內某大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股票投資經理及股指期貨專業風險責任人,現任灃京資本合伙人、基金經理。
吳悅風:今日頭條聯合中國基金業協會出品基金“疫”系列線上訪談,本期專訪中郵基金權益投資部基金經理國曉雯女士。
我是主持人吳悅風。
國曉雯,您好。
請問您如何看待本次新冠疫情對A股后市的影響?普通投資者應該如何去應對這個影響? 國曉雯:回顧2003年“非典”,當年的疫情并未改變經濟發展和市場的中期趨勢,A股雖然也經歷了階段性的情緒面調整,但后續仍然企穩上升。
“非典”疫情對A股的影響大致分為三個階段:1)疫情開始時市場認知不足,反應溫和;2)2003年3月中下旬,“非典”疫情進一步發酵并受到更廣泛的關注,A股才結束當年年初以來的反彈,進入到回調階段;當下的A股就正處于這個階段。
3)2003年4月至6月,盡管“非典”疫情仍有影響,但市場已經不再繼續走低,并于非典疫情接近尾聲時反彈;從4月中旬的階段高點到5月初的市場階段低點,上證指數累計回調8.8%左右,隨后市場從當時的低點至6月初又走出了一段小幅反彈的行情。
行業方面,受“非典”疫情直接影響的行業波動較大,而金融、醫藥、公用事業等行業相對抗跌,汽車由于當時市場銷量高增長一枝獨秀,大幅跑贏市場。
在反彈階段,行業表現基本與下跌階段呈現鏡像表現,但值得一提的是,當時TMT行業反彈幅度領先并創新高。
本次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從2019年12月8日出現首個病例到2020年1月中旬的階段,屬于市場認知不足、反應溫和的階段: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都繼續19年四季度以來的反彈。
從2020年1月下旬開始,隨著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重視,市場對其影響認知逐漸充分、對其影響也開始擔心,市場逐步演繹至第二階段。
春節長假前A股自前期高點已經累計回調了約5%。
從幅度上看,如果以當年“非典”疫情作為基本情形來參照,后續市場指數回調的空間將十分有限。
總體來看,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可能繼續影響A股的短期情緒面,但不改變中期向好的趨勢。
對投資者而言,市場出現恐慌情緒,就是抄底優質公司股票的好機會,好公司的長期價值并不會因為本次疫情而受到影響。
同時由于之前市場的持續上漲,部分股票的估值偏高,我們預計這次市場由于疫情影響的調整,將提供一個更便宜價格買到好公司的窗口。
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講,市場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入場時點。
吳悅風:2020年才剛剛開始,您覺得較之疫情發生之前,A股市場有哪些變化?在投資上應該做出哪些相應的調整? 國曉雯:從基本面看,科技股的浪潮才初現端倪,景氣度能持續2-3年:整個科技股基本面出現拐點是從2019年年中開始的,受外部因素影響,華為等很多大企業開始扶持國內的供應鏈,很多公司的命運因此出現了重大的變化。
2020年5G手機中國售價有望下降到2000-3000,預期明年手機銷量有望超預期。
兩大產業趨勢是本輪科技股上漲的基礎。
與以往不同的是,本輪科技股上漲的龍頭都是業績驅動的(PCB、IDC、聲學、光學等)。
2019年以來北上資金除了偏愛白酒的等傳統藍籌股外,科技股也成為北上資金大幅加倉的品種。
2019年下半年開始,基金經理更加關注科技股的投資。
吳悅風:普通投資者和廣大基民,應該如何去應對這種突發事件?他們在個人理財和投資上應該做哪些調整? 國曉雯:投資是一件長期的事。
全球流動性大幅寬松的環境下,投資者增配A股的趨勢是確定的。
疫情只是短期的擾動,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可能繼續影響A股的短期情緒面,但不改變中期向好的趨勢。
投資者應該理性看待疫情的影響,不要恐慌。
對投資者而言,市場出現恐慌情緒,反而是抄底優質公司股票的好機會,好公司的長期價值并不會因為疫情而受到影響。
當然,之前市場的持續上漲的股票,部分估值偏高,此次回調會帶來好的買入機會。
所以說,如果你看好市場的長期趨勢,就應該堅持長期投資的原則。
基民還是應該堅持定期定投,用這種方法去平滑掉價格的波動,追求長期的收益。
吳悅風:我們可以看到,您有在大型保險資管的相關履歷,包括您的歷史前十大持股,也有一些類似于保險的風格,請問保險的投研經歷,是否對您的公募投研風格有影響呢? 國曉雯:在保險做投資的經歷,使我更加注重自上而下的研究。
我的投資框架是首先通過宏觀,包括經濟增速、流動性變化以及市場投資者風險偏好的熱度,來評估市場有沒有機會,從而決定自己的投資倉位。
其次會結合當前的市場信息、研究員推薦等,進行行業比較,還會考慮市場當前熱度最高的板塊、板塊的持續時間以及投資阻力等,綜合判斷投資的產業、板塊。
最后當投資的倉位和投資的產業基本決定的時候,個股配置上采用龍頭股的策略。
在投資的過程中,需要有極為嚴格的風控措施:第一:采取控制倉位來作為規避風險的手段。
第二:雖然基金在板塊上集中度稍高,可能達到30,但為避免黑天鵝事件,會盡力在個股上進行分散化。
吳悅風:可以看到,您的歷史前十大持倉股里,幾乎沒有一只個股的持倉比例會超過5%,包括行業配置上也比較分散,請問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否是為了分散化和回測控制? 國曉雯:基金經理在投資時,行業集中度和主題集中度難免會比較高。
個股持股比例低主要是為了規避個股風險和控制組合的整體回撤。
而且我們中郵基金在2018年進行了投研體系改革之后,也對持股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
持股5%以上的重倉股都必須投委會通過,公司對整體的倉位布局把控很嚴、風控的要求也很高。
吳悅風:市場上的一些聲音認為,回撤和收益難以兩全,您是否認可這個觀點?您的產品是如何做到控制回撤的前提下,還是能大幅跑贏指數的? 國曉雯:個股投資分散,但是對于看好的行業和主題投資集中度高,做出超額收益。
管理產品時有極為嚴格的止損策略。
特別對于短期內浮虧10-15%點個股堅決止損。
吳悅風:相比2019年,2020年的A股投資容易還是困難?相同之處在哪里?不同之處又在哪里? 國曉雯:更加困難。
因為景氣度高的,業績趨勢好的個股估值提升了很多,優質的科技股和成長股以及很多優質核心資產類個股在本輪市場調整中并沒有調整多少。
吳悅風:您對目前A股科技股的估值怎么看,有沒有泡沫?2020年科技股還有機會嗎?為什么?您覺得這個板塊的風險在哪里?如何規避這些風險? 國曉雯:從基本面看,科技股的浪潮才初現端倪,景氣度能持續2-3年,2020年是科技股業績驗證之年,業績低于預期的個股的股價有大幅調整的風險。
我們緊密跟蹤個股的業績,大部分倉位只參與龍頭股。
吳悅風:您認為,2020年科技股投資的主線是什么?哪些細分板塊是真正的硬核科技? 國曉雯:科技股的核心邏輯:創新周期、政策周期、資本周期三大周期共振,從產業周期看電子行業V形反轉,從2019年三季度開始板塊同比環比增長加速,在全行業比較處于領先水平,全面擁抱硬核資產黃金年代。
華為引領國產半導體全面突破,2019年三季度開始業績同比環比將有望四個季度以上持續高增長。
產業需求持續回暖,手機、通信、數據中心等,同時日韓事件發酵進一步改變中期供給;華為引領國產半導體全面突破,從設計、封測、制造三方面我們認為將在2019年三季度將進一步顯現,2019年二季度設計公司全面增長僅僅是開始,2019年三季度華為等效應將更加顯著。
美國本土公司因為25%限制,產能外遷至亞太地區,變向壓縮了全球現有產能,亞太地區晶圓代工、封測產能利用率持續提升,供需緊張程度加劇,NOR Flash、CIS等細分領域已經出現漲價,2020年開啟量價齊升! 半導體產業今年正式進入成長期,2020年是更多產品、料號放量階段,重點關注研發轉換效率高、下游市場空間廣闊、華為扶持意愿強的公司 蘋果引領智能手機創新周期,AirPods、apple watch等產品開啟智能物聯新時代。
2020年9月預計蘋果會發布5G版本iphone,智能手機預計會進入以5G位核心的新一輪創新周期,同時蘋果的TWS和手表產品銷量持續火爆,安卓市場今年也會重點發力,智能物聯產品有望不斷出現爆品開啟千億市場,消費電子高景氣周期的投資機會凸顯。
我們看好的子行業包括: 吳悅風:您是如何去尋找價值洼地、發現哪些便宜的上市公司,能不能給我們分享一下您的選股邏輯?在選擇上市公司的時候,您最看重的是什么? 國曉雯:好的,我覺得應該從戰略、行業、趨勢、商業模式、競爭力、財務、管理層背景等方面去發掘優質的上市公司。
行業空間:未來3-5年行業的成長性,是否明顯的天花板,優先選大行業小公司。
周期:行業的所處的生命周期,優先選擇業績逐步兌現行業。
趨勢:關注相關政策走向、技術發展、行業集中度、上下游和新進入者等行業變化趨勢。
商業模式:是否具有獨立性、可持續性,是否真正創造價值,回避過于復雜的商業模式。
競爭力:區分技術、資質、大客戶、先入優勢等,尋找核心競爭壁壘和變化趨勢。
財務角度:關注ROE和研發占比等、專利的數量和質量、云計算公司續費率、質押率等。
管理層背景:團隊的學習、工作經歷和創業歷程,公司競爭力和成長性的背后原因。
戰略:是否對行業、公司競爭力有客觀理性的認識,未來3-5年有可執行的戰略。
其他:公司運營、執行力、外延擴展等。
以上這幾點中,我更看重上市公司的戰略和競爭力。
吳悅風:作為基金經理,在公司調研和投資決策上,您更偏重哪個?為什么? 國曉雯:我覺得一個優秀的基金經理應該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以自上而下為主。
注重判斷市場在分子端有投資機會,還是分母端有投資機會。
分子端指的是公司未來的現金流預期,反映盈利能力,分母端由市場的無風險利率和風險溢價決定。
如果在分子端有投資機會,則配置順周期的股票,如果認為在分母端機會更大,則配成長股,也就是對于利率和風險偏好敏感性較高的板塊。
我們要賺的應該是四類錢:行業基本面邊際變化的錢、公司本身價值回歸的錢、主題的錢和市場情緒的錢。
應該是說,公司調研和投資決策對基金經理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我覺得應該兩手抓。
吳悅風:最后,請分享一下您對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的整體展望?您更看好哪些細分行業?為什么? 國曉雯:好的。
我覺得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1、全球進入降息周期,投資者追逐核心資產的腳步不會停止,外資流入的腳步不會停止。
2、疫情穩定后,保增長仍然是今年國家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3、2019年主要是漲的估值,2020年個股上漲的動力來自自身業績的驅動。
4、從產業趨勢看,科技股的浪潮剛剛開啟,有望持續2-3年。
短期內我們看好的科技、醫藥、新能源汽車、高端智能制造、光伏等。
科技股的細分行業,我比較看好5G基站建設、LED、PCB、服務器、網絡可視化、超高清視頻、車聯網應用、網絡信息安全、醫療信息化等等。
(文章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DF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