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類
{{ v.price }} ¥{{ v.price }}
原標題:瑞德西韋能否帶來希望,還要等等看 今天(2月13日)有媒體報道說,廣受關注的瑞德西韋藥物治療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目前官方的臨床試驗注冊信息顯示,重癥組病人已經入組”。
據介紹,根據瑞德西韋藥物臨床試驗的設計,給藥瑞德西韋的患者,第一天給予負荷劑量200毫克口服,以后每天給100毫克的靜脈注射,一共給藥9天。
因此,從2月6日武漢金銀潭醫院在首批患者身上用藥開始試驗計,其試驗的初步結果要到20日才能見分曉。
“人民的希望”能否為患者帶來希望,還要等等看。
據報道,瑞德西韋藥物的臨床實驗目前在中國開展了兩項,分別為重癥組和輕癥組,共擬入組患者761例。
按照臨床試驗安排,在重癥組患者身上的試驗預計在4月3日完成,輕癥組預計在4月10日完成,考察指標為28天時間段內的臨床癥狀變化。
相關臨床試驗信息表明,瑞德西韋藥物的三期臨床試驗的重癥患者已經在2月10日入組,病例人數452人,試驗將采用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方法展開。
昨天,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新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正式命名為“寇韋得—19(COVID-19)”,即冠狀病毒疾病—19。
這個疾病及其防治前景,引發全世界關注。
因此,對瑞德西韋藥物臨床試驗的結果,其影響所在,就非限中國境內,而將在世界產生影響。
正因如此,前兩天另一則有關中國一公司聲稱其已仿制成功瑞德西韋藥物的新聞,就引起了不少議論。
這則新聞稱,中國一公司發布公告,宣稱已成功開發了瑞德西韋原料藥合成工藝技術和制劑技術,并已經批量生產出瑞德西韋原料藥,瑞德西韋制劑批量化生產正在進行中。
據說,此消息立刻給這家公司帶來了實際利益:在其宣布上述消息的次日,這家公司開盤即漲停。
如果瑞德西韋藥物的臨床實驗傳來好消息,那么,下一步就是上述這家中國公司或者更多中國公司能否得到藥物發明和專利權原屬公司吉利德授權的問題了。
當然,已有相關專家就此引用WTO相關議定書的規定,聲稱此藥可以在多哈會議通過的《公共健康宣言》中所指明的“國家緊急事件”或“其他緊急情況”下,由“國家緊急事件”發生的國家“自行確定授予強制許可的條件、可以進行強制性仿制,國家也可以根據有條件上市批準其上市”。
如此而言,中國公司似乎也不必得到吉利德公司的授權了。
但是,中國進行強制性授權、中國公司得到強制性仿制的權利,恐怕并不容易。
無論是在WHO的相關協議中,還是在WTO的相關原則下,基于公共健康的強制性授權產生的前提,是藥物的高價格壁壘。
這就是說,如果藥物發明和專利原屬公司死不降價、見死不救,或者難以滿足需求,拒絕出口,那么,出現公共健康危機的國家則可以進行強制性授權和仿制。
由此來看吉利德公司的舉措,其藥物應中國有關方面之邀,應用在中國患者身上之時,“并未與監管部門就吉利德的生產供應成本或財務回報進行過任何的討論”,“我們現在的關注焦點是盡快確認瑞德西韋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治療效果,加快生產供應,以應對未來潛在的供給需求”,并聲明“我們的第一優先是采取合適的臨床實驗,檢驗我們的藥物是不是有效,這要由科學和臨床結果決定,同時準備好大量生產。
如果有效,我們可以提供給盡量多的地球上的患者”。
顯然,如果藥物價格壁壘不存在,產量可以保證供應,進口障礙不存在,強制性授權和仿制就失去了前提。
(責任編輯:DF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