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類
{{ v.price }} ¥{{ v.price }}
原標題:吉利沃爾沃合并的野心 李書福將主導中國首個全球汽車集團 吉利與沃爾沃的重組合并,或意味著中國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汽車集團出現。
中國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汽車集團呼之欲出。
2月10日晚間,沃爾沃公告稱,正籌劃與吉利汽車(HK.00175)進行業務重組。
重組后的資產將納入吉利汽車香港上市公司,并將考慮未來在瑞典上市。
沃爾沃總裁漢肯與吉利汽車總裁安聰慧。
圖片來源:吉利官方 消息公布后,市場對此反應頗為正面。
11日早盤,吉利汽車股價大幅高開逾8%報14.88港元,之后在買盤推動下最高漲幅超過11%一度站到15港元之上,大幅跑贏大市。
2月11日,吉利汽車向時代財經表示,“吉利確實在討論和沃爾沃的合并的可能,不過截止目前,還沒有作出決定,也沒有明確時間表及合作細節。
” 不過在一封吉利汽車的內部溝通信中,吉利汽車對與沃爾沃合并的野望躍然紙上。
時代財經從該溝通信中了解到,吉利汽車表示,吉利和沃爾沃將成立一個聯合工作小組,評估此次戰略機會。
并擬通過業務重組形成一個更強大的新集團,進一步體現規模優勢,整合專業能力和資源,引領行業變革。
重組后,新集團將繼續保持沃爾沃、吉利、領克和極星品牌的獨特定位,并將通過香港吉利汽車上市主體實現與全球資本市場的對接。
下一步,還將考慮在斯德哥爾摩上市。
顯然,李書福擁有更大的野心,由他主導的吉利集團正在向國際汽車集團轉型。
2月11日,資深汽車分析師任萬付向時代財經表示,“吉利、沃爾沃雙方業務重組主要還是希望進行資源整合,對接國際資本市場,獲得更多的發展資金,在全球電動化和智能化的產業變革中獲得穩固的地位。
” 十年整合吉利、沃爾沃終成眷屬 車企間收購的案例數不勝數,但真正做到雙贏的少之又少。
當年吉利創始人李書福主導的吉利收購沃爾沃就是一直被業內稱道的典型案例。
即便如此,從收購到真正合并在即,吉利也整整用了十年,其中的曲折坎坷比想象中艱難很多。
圖片來源:吉利官方 2010年,名不見經傳的吉利看中了沃爾沃的技術,從福特手中收購其100%股權的同時,也擁有了沃爾沃10963項專利和專用知識產權。
然而,技術合作并沒有吉利想象的那么順利。
在并購協議中,明確規定吉利汽車不得直接使用沃爾沃汽車的技術,即沃爾沃的技術只能用于沃爾沃品牌汽車的生產。
這樣的收購顯然不符合吉利的初衷。
但吉利并沒有急功近利的強取豪奪,而是互利互贏的下了一盤大棋。
收購沃爾沃后的頭幾年,吉利絲毫不干涉沃爾沃的自主獨立經營,而是助力其快速復興。
隨著沃爾沃銷量節節攀升,吉利才開始探討將沃爾沃技術反哺到自身產品的可能性。
2010年11月,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共同成立了“沃爾沃-吉利對話與合作委員會”,雙方逐步開展在汽車制造、零部件采購、新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的交流,實現信息共享。
直到兩年后的2012年3月,吉利才真正與沃爾沃達成技術轉讓協議。
同年12月,吉利汽車與沃爾沃簽署了三份技術轉讓協議,其中就包括GMC升級平臺,車內空氣質量控制全系統和GX7安全革新技術。
圖片來源:吉利官方 隨后雙方合作愈發密切,2013年2月,吉利集團與沃爾沃汽車在瑞典哥德堡成立了中歐汽車技術研發中心,正式進入蜜月期。
2017年8月,吉利集團與沃爾沃汽車又成立了兩家合資公司,吉利-沃爾沃技術合資公司與領克汽車。
至此,吉利達到了收購沃爾沃的初衷,成為了讓其他車企羨慕的收購案例。
10年來,沃爾沃的全球銷量相比2010年翻了一番,全年銷量突破70萬大關,營業額達2741億瑞典克朗,逆勢增長8.5%。
吉利汽車則從年銷41.5萬輛的二線車企,一躍成為中國自主一哥,2019年中國車市一片哀嚎,吉利以136.2萬的銷量再奪自主桂冠。
2019年9月,面對電動化轉型的壓力,吉利、沃爾沃擬合并發動機業務。
如今來看,合并發動機業務已不能滿足雙方對未來市場的野望,唯有全面合作,才能在汽車四化升級的抱團時代,走得更遠。
全球汽車集團呼之欲出資本市場叫好 盡管吉利、沃爾沃的合并還在探討階段,但時勢造英雄,雙方的合作結果,幾乎是業內心照不宣的事實。
這意味著,吉利邁出了轉型國際化汽車集團的重要一步。
在吉利汽車公布計劃合并沃爾沃汽車的消息后,資本市場歡呼雀躍倍感興奮。
不僅吉利汽車股價一路飆升,多家外資大行紛紛發表研究報告對此予以積極評價。
香港寶新金融高級副總裁黃凌杰11日在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內地汽車市場的沖擊,吉利汽車計劃合并沃爾沃汽車的消息算是給汽車市場和股票市場打了一針強心劑吧。
” “若交易落實,將是中國汽車歷史上的里程碑。
”摩根大通在其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中表示,相信吉利與沃爾沃汽車進行合并是一個“1+1>2”的策略,相信此項并購的長遠影響屬于“正面”,雙方可實現平臺共享以發揮業務上的協同效應。
瑞信則在消息公布后,上調對吉利汽車的投資評級,由之前的“中性”大幅調升至“跑贏大市”,將其目標價由15.3港元上調至18港元。
瑞銀的分析師則指出,雖然目前吉利汽車并未公布合并的細節及時間表,但相信此次合并會帶來業務及財務上協同效應,市場對該合并的反應正面。
另外,國泰君安統計顯示,截至吉利汽車發布公告后,已統計的4家券商報告中,有三家給予吉利汽車“買入”的投資評級,1家給予“持有”的投資評級。
2月11日,香港友信證券研究部總監陳偉聰向時代財經表示,吉利與沃爾沃合并后將在香港和斯德哥爾摩兩地上市,是公司的一項市場營銷策略,“主要是擴大吉利汽車在歐洲市場的品牌影響力,對公司融資方面幫助有限,因為斯德哥爾摩股市交投并不算活躍。
” 陳偉聰還提醒投資者,目前內地汽車企業和市場正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加上吉利汽車沒有公布有關合并的更多條款細節,例如:合并作價、支付方式等。
“究竟是換股,還是現金支付,或者其他交易方式?股價會折讓多少?這些目前都不得而知。
因此,短期公司股價受到合并消息提振大幅走高,但是對于后市走勢投資者仍需密切關注本次合并的細節及落實情況。
” (文章來源:時代財經) (責任編輯:DF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