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類
{{ v.price }} ¥{{ v.price }}
原標題:疫情“拐點”或將出現 “好消息”下更需謹慎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斷延續和確診病例的持續擴大,中國一年一度的春節籠罩在病毒的陰霾中。
但近兩日,也有好消息傳出,極大振奮了民眾抗疫的信心,也讓人看到疫情將盡快得到控制的希望。
確診病例日增量首次下降 中國國家衛健委29日通報,1月28日0-24時,30個省市區(西藏通報1例疑似病例)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459例,比27日(1771例)有所下降,這也是國家衛健委建立疫情通報“日發布”制度以來,全國當日確診病例數首次比前一日降低。
貴州、青海等地無新增確診病例。
其中,貴州首例確診病例已治愈,并排除了3例疑似病例。
而在國家衛健委公布的27日的數據中,疑似病例也首次較前一日有所下降。
圖為在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合肥市傳染病醫院),合肥市首例痊愈出院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走出隔離病房。
李亞朝攝 疫情防控近期或將出現拐點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28日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病毒發生有自身規律,目前防控措施在起到作用,疑似病例在減少。
如果按照現在的措施,應該在近期能看到一個拐點。
“預計元宵節情況可能好轉。
我個人比較樂觀,甚至評估比這個(元宵節)還早。
” 對于疫情將持續到何時,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鐘南山院士雖然表示“很難絕對地估計”,但他認為,當年SARS(“非典”)持續了差不多五六個月,相信這個新型冠狀病毒不會持續那么長。
冠狀病毒毒株分離成功疫苗上市可期 日前,中國成功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毒株的消息持續“霸屏”。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表示,分離病毒毒株,意味著我們已經擁有了疫苗的種子株。
通過疫苗株就可以制備疫苗。
但李蘭娟稱,制備疫苗需要一個過程。
在疫苗種子株出來以后,拿到疫苗株還要一個月,此后還要進行大約半個月的檢查、檢測,然后再需要半個月左右的審批流程。
同時,美國多所大學和相關機構正與中國同行合作研發疫苗;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正利用一種專利技術以期快速生產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
盡管疫苗上市尚需時日,但這些消息卻是對疫情后期和未來防控的重大利好。
春運返程不會對疫情防控造成太大影響 隨著春節假期即將結束,返程春運也將拉開序幕。
大量外地務工人員返城,是否會埋下疫情蔓延的新隱患,成為不少人的擔心。
對此,鐘南山回應稱“我不覺得春運返城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他認為,如果春節假期延長幾天,就超過14天了,外出的人感染的都留在當地治療了,沒感染也就沒有(問題)了。
“20日我提過‘不去武漢,不出武漢’,后來武漢對交通也進行了很得力的管制,互相感染減少了。
” 但鐘南山強調,從武漢再出去的人,還是要注意。
重點疫區的人春節往返,仍需十分當心。
“好消息”下更需謹慎莫讓“好消息”引發“壞消息” 上述“好消息”確實讓人為之振奮,但外界卻不能因此掉以輕心。
高福院士的“樂觀”是建立在“每個人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鐘南山院士預測此次疫情不會比非典延續時間長,也是需要國家層面強力的防控措施和民眾的共同參與雙管齊下。
因此,“不聚會、不串門,網絡拜年也新潮”“勤洗手、戴口罩,自我防護很重要”等疫情防控歌謠還需要“溫故而知新”,各地的防控措施更不能松懈。
而在眾人期盼“拐點”到來的關鍵時期,各種信息也會魚龍混雜,“不信謠不傳謠”當成共識,大家共同維護防疫大局。
此外,疫情的控制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專家的預測是根據以往經驗,更是為了回應外界關切,并非定論,恐不能將其作為判斷疫情防控的依據,更不能在萬一不能如人所料時而成為惡意攻擊的把柄。
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
在舉國防疫的關鍵時期,更需要萬眾一心、嚴防死守,千萬別讓這些“好消息”因一些人的松懈大意而引發“壞消息”。
(完) (責任編輯:DF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