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類
{{ v.price }} ¥{{ v.price }}
原標題:承德縣創新電商扶貧模式 冀東北,燕山山麓,峻嶺逶迤,一路煙霞。
三溝鎮平臺村地處河北省承德縣中部,有8個村小組,243戶725人,其中貧困戶90戶266人。
截至2018年末,未脫貧戶剩余2戶6人。
“平臺村具有蘋果種植的傳統優勢,但由于村民們品牌意識薄弱、村民團隊意識不強,所以沒有形成核心的產品商標和帶動群眾的核心大戶,產品對外的流通也相對滯后。
”駐村工作任第一書記劉宗春告訴記者。
劉宗春是承德縣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2019年8月開展駐村工作任第一書記以來,劉宗春作為第一書記積極接受電商培訓,并結合村里實際情況,與村集體延續了“合作社+果品采摘+農家游”三位一體的產業發展思路,同時鏈接承德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在產品包裝上行等工作上進行了具體謀劃。
平臺村今年的蘋果產量在120萬斤左右,通過聯手承德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開展品牌升級、產品上行的同時,在蘋果采摘當季,由承德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組織網紅,在果園進行現場直播,打卡平臺村,開展平臺蘋果的線上銷售,并以此拉動自駕采摘農家游,使平臺蘋果的獨特風味和大黑山平臺村的文化氣質,成為產銷與旅游深度融合的手段,促進平臺蘋果線上品牌提升和產品上行。
電商賦能“第一書記”是承德縣創新商務扶貧模式的一個優秀案例。
電商扶貧是一場社會創新,同時也是最有價值的一個創新。
而第一書記是電商扶貧前線的領頭人。
承德縣的電商示范項目運營主體無界集團敏銳的探究到第一書記既是中央政策的落點,也是精準扶貧的支點,成為精準扶貧聯通上下的中堅力量。
于是,通過積極實踐,聯結政府、無界、企業三方資源,依托承德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創造性地打造出“通過電商賦能‘第一書記’,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的承德縣電商扶貧模式,并取得初步成效。
如今經過駐村工作隊的努力,現在的平臺村,新建果園達到了1478畝,栽植蘋果1.3萬株,果園規模已達到2000畝,人均200株。
豐產后可年產優質果品100萬斤,實現收益400余萬元。
劉宗春組織駐村工作隊、村干部攜手無界電商及承德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針對平臺村蘋果開展的品牌優化、產品上行、助貧脫貧等方面工作,帶領全村218戶村民通過電子商務發展果品產業實現脫貧增收,為脫貧后防止返貧打下堅實基礎。
“承德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開展對第一書記的電商培訓,并希望通過第一書記帶動貧困村有志于通過電商脫貧致富的村民進行專業的電商基礎培訓。
”承德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的負責人表示,目前,服務中心落地貧困村開展扶貧培訓166場,培訓人數3840人,其中貧困戶、低保戶共計1100人次,有效貧困戶562人次;貧困戶開店32個,其中15個店鋪實現上行銷售,全平臺累計實現分銷20余萬元。
并設立?6個電商扶貧創業孵化基地,方便農村待業人員咨詢培訓并實現良好對接。
通過服務中心的電商培訓,第一書記獲取到專業的電商知識并涉獵電商運營管理,作為貧困村的“輔導員”,第一書記將所學電商相關理論于村子、農戶和農產品等方面付諸實踐,為農產品的種植和生產發提供知識并傳播相關技術。
同時,第一書記將農產品追溯落實到村,將掃碼溯源等服務中心各平臺的新技術應用于農產品的生產中,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
另一方面,第一書記作為農特產品的有力背書,為其提供信譽保證,全程監督種植、生產、制造、包裝、物流等全過程,并將這一批優秀的農產品推薦到服務中心,利用專業的電商平臺進行銷售。
據不完全統計,承德縣貧困村第一書記通過積極對接承德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聯合愛心扶貧主播開展各類直播幾十余場次,直接帶動銷售額數萬元,這里的每一分錢,都代表著一個貧困邁向脫貧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時光給予這片土地太多的溫柔,故郡卓然而立的氣質下,“筑巢引鳳棲,花開蝶自來”的承德縣電商扶貧模式使這片土地愈加充滿希望,每個承德縣貧困村的村民都受益于第一書記駐村幫扶這一強大政策。
(責任編輯:DF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