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類
{{ v.price }} ¥{{ v.price }}
原標題:美股新股解讀|一次篩查測26種癌癥 安派科(ANPC.US)卻救不了商業化“黑洞” 癌癥,是噩夢的代名詞。
這不僅因為癌癥難以治療,其潛伏之長,發現便是中、晚期的特點更是讓人深惡痛絕。
不過,隨著生物科技水平的提高,早期癌癥篩查和檢測已成為可能,即將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安派科(ANPC.US)便能提供該服務。
“一次性篩查至少16種癌癥,其中,對食管癌的檢測實現突破性進展。
”早在2014年12月時,安派科創始人俞昌博士入選首批“千人計劃”時便向外界公布了公司在癌癥篩選領域的最新進展。
如今,安派科即將在美股上市。
安派科欲發行166.67萬股ADS,每ADS相當于1股普通股,發行價格為12-14美元,募集資金約2000萬-2333萬美元。
上市后,其市值將達到1.38-1.6億美元。
不過,安派科目前面臨著高額負債、虧損擴大等經營難題,市場是否認可該估值尚未可知。
本文將從產品、行業、商業化以及估值四大方面對安派科進行全面分析。
一次性檢測26種患癌風險 安派科的發展歷史可追溯至2010年1月,經過十年的摸索,該公司已經發明了用于癌癥早期篩查和檢測的CDA技術和CDA設備。
安派科的CDA技術在協助醫生進行癌癥的診斷、預測和復發檢查中有一定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安派科所謂的早期癌癥篩查和檢測指的是對癌癥發生風險的檢測和評估,而不是對癌癥診斷和醫治。
據招股書介紹,CDA是基于液體的檢測技術,它著重于人類血液中的生物物理特性研究。
安派科利用CDA設備的集成傳感器系統檢測血液中的某些生物物理信號,在收集該等信號后,利用CDA技術和專有算法結合多個生物學水平和多個參數后檢測和評估患癌的風險。
與其他基于液體并專注于生化信號、或基因組信號的癌癥篩查和檢測技術相比,專注于物理信號的CDA技術有一定優勢。
因為專注于基因組信號的ct-DNA和CTC通常只能在某個靜態時間檢測是否已發生癌癥,而常規的生化信號檢測方式則容易受到非癌癥疾病的干擾和觸發。
癌癥篩查和檢測技術可通過兩個關鍵指標進行衡量,即敏感性和特異性。
敏感性指的是在患有癌癥的人群中正確識別患癌者;特異性則表示在沒有患癌的人群中正確識別那些沒有患癌者。
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在安派科通過CDA技術完成的研究里,2277例肺癌的敏感性分析為82.4%,特異性分析為83%;2253例食管癌的敏感性分析為85.8%,特異性為93%;1438例胃癌的敏感性分析為88.7%,特異性為93.8%。
其他的癌癥總樣本量則不足1000例。
可見,安派科的CDA技術在肺癌、食管癌、胃癌的篩查檢測中確實有效果。
安派科表示,以自有的CDA技術結合CDA設備,可通過一次血液檢查出26種癌癥風險,這26種癌癥占中國癌癥發生率的80%以上。
此外,該公司目前已在全球提交了210個專利申請,已授權專利121項,包括美國的16項和中國的55項。
與此同時,安派科還建立了一個測試數據庫,其中包含了14多萬個不同年齡,性別和疾病組的血液樣本。
篩選測試單價相對較低 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早期的癌癥篩查和檢測都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其一早期癌癥篩查和檢測的必要性。
據數據顯示,對于食道癌、結腸直腸癌、子宮頸癌和乳腺癌等癌癥,早期發現后治療的存活率超過80%。
其二,全球癌癥患者逐漸增多。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18年時,全球約有1800萬新癌癥病例,至2023年時,新癌癥病例預計新增2040萬。
不過,中國的早期癌癥篩查和檢測仍處于起步階段。
從2018至2023年,該市場的規模有望從588億美元增至1151億美元,年復合增速高達14.4%。
且中國市場2018年時進行身體檢測的人數占比僅31.2%,遠低于美國的77%。
當前市場中用于早期癌癥篩查和檢測的方法主要包括腫瘤標記物、影像學、基于生物物理屬性的技術、內窺鏡檢查法以及包括CDA、CTC、ct-DNA、外泌體、mRNA和其他新興技術在內的新一代技術。
由此可見,安派科的競爭對手并不少。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時,若以癌癥篩查和檢測的臨床樣本數量而言,安派科以3.5萬個臨床樣本排名中國第一和全球第二。
且在中國提供新一代早期癌癥篩查和檢測技術的公司中,安派科以檢測測試數量排名第一位,但在收入排名方面位于第五位。
測試數量排名第一,收入卻排名第五,可見安派科的篩選測試單價相對較低,這也間接其競爭力相對較弱。
商業化不如人意 雖然安派科以相對較低的價格獲得了大量的篩查檢測樣本數據,但其商業化不盡如人意。
公司自2014年開始進行產品的商業化,但至2018年時,其收入僅有1025萬元人民幣,規模較小。
且通過CDA的商業測試數量以及收入關系可計算出用戶每次檢測的費用。
從2017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安派科CDA商業化單次檢測的價格分別為269.58元、229.74元、184.94元人民幣。
這與市場競爭較大有一定關系,安派科只能降價以擴大市場份額。
雖然規模不大且單價逐漸降低,但安派科的收入以及毛利率有明顯增長。
收入增長主要因為用戶檢測數量的快速提升,毛利率的增長則是因為規模效應。
2017-2019年前9個月,安派科的毛利率分別為30.46%、44.66%、47.42%。
不過,安派科當前的商業化程度仍難以支撐其盈利。
雖然毛利率不斷提升,但營銷費用、一般及行政開支的費用也在明顯上升,這導致安派科虧損隨規模的擴張而加大。
據招股書顯示,從2017-2019年前9個月,安派科非GAAP下的調整后凈虧損分別為2556.2萬、3436萬、4059.2萬人民幣。
此外,由于商業化的不及預期,安派科早已債臺高柱。
截至2019年9月30日時,安派科的總資產為7201.7萬,總負債為1.12億,資產負債率高達155%。
從估值上看,此次上市后,安派科的市值將達到1.38-1.6億美元,由于公司目前仍處于負資產、凈虧損的狀態,給估值增加了不少難度。
不過,從安派科的商業化層面上來看,該類型的產品雖然有廣泛市場且用戶需求較強,但市場競爭者眾多,導致安派科的產品提價困難,公司只能通過不斷的降價以提升市場份額。
雖然大量的樣本檢測數據也具有較高的內在價值,但其商業價值需要通過業績的釋放才能證明,以目前的商業化方式,或許相對困難。
因此,虧損持續擴大以及較高的負債都會對公司估值形成壓制,且安派科屬于典型的小盤股,預計波動性較大,風險有所提升。
(責任編輯:DF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