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類
{{ v.price }} ¥{{ v.price }}
原標題:周鵬武:醫美行業轉身回歸“醫療” 經歷了5年多的飛速增長后,據統計,2019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在穩步增長的基礎上,增速逐漸趨于穩定,這與前期供需消費信息透明化、醫美產業鏈成本和利益分配發生變化、國家加強行業監管有密切關系。
證券時報記者同時發現,密集涌現的上市熱潮,也反映出“顏值經濟”催生出的醫美行業廣闊的發展前景,以及資本市場對醫美市場的熱捧。
業內人士指出,在優質醫療服務享受資本溢價的紅利下,醫美已成為繼房地產、汽車、旅游、電子通訊之后的中國第五大消費熱點。
在醫美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行業亂象,比如獲客成本較高、醫生隊伍混亂、醫療機構及產品真假混雜等,這與近幾年來醫美快速增長勢頭下,全行業被賺快錢裹挾,過分重視營銷與業績增長,輕視技術研發與安全可靠等因素有關。
也折射出部分機構只重視“美”而忽視“醫”,即不注重醫療技術創新研發,不重視對機構醫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未能將醫德自律性機制引進并夯實,進而出現重大安全事故乃至威脅消費者生命健康的現象。
鵬愛醫療(上市主體“醫美國際”,NASDAQ:AIH),去年10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近日,公司董事長兼創始人周鵬武接受了記者采訪,他告訴記者,行業中已經出現“回歸醫療”的聲音,尤其是部分頭部機構反而在行業變革中釋放醫療價值紅利。
他表示,鵬愛醫療將合規性、安全性經營貫穿了整個企業發展歷程。
公開資料顯示,鵬愛醫療(醫美國際)創始人周鵬武,出身于國家公立醫院外科部門,對于醫療合規性非常重視。
醫美行業本身是強監管行業,監管機構日常檢查非常嚴格。
醫美國際上市時,周鵬武對外聲稱“我們在醫療安全管控方面非常重視,比如客戶手術前評估,手術材料/耗材采購渠道的合規性,醫生執業執照的合規性,日常病歷的保存,搶救設施的完善均有日常的檢查與保障,這也保障了我們創業以來沒有出現一項重大的安全事故。
” 在“回歸醫療”的行業趨勢之下,醫療美容行業也遭受著消費者對其“暴利”的評價,以及資本市場對其持續盈利能力的質疑,這種兩極分化的看法也側面反映出了該行業面臨的復雜局面。
市場都在觀望幾大頭部企業,是否能走出一條高增長性、低成本支出、穩定盈利的發展路徑? 目前來看,醫美行業高利潤的紅利期或仍在延續。
周鵬武向證券時報記者介紹,醫美國際決定減少一般醫療服務,聚焦在非手術美容醫療服務上。
從手術數量來看,包括微創和基于激光治療在內的非外科美容治療的受歡迎程度,遠超外科美容治療。
截至2019年上半年,非外科美容治療手術數量達到外科美容治療手術數量的5倍多。
近年來,非手術醫美市場從2014年的201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500億元,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5.6%,占2018年醫美總市場的41.1%左右,增速快于同期醫療美容手術市場。
據介紹,非手術美容治療具備簡單、便捷、安全等特點,符合中國醫美市場當下主流市場趨勢,也迎合了新生代醫美消費者壯大崛起的時代背景,非手術類正成為醫美機構的重要盈利驅動之一。
鵬愛醫療(醫美國際)的創始人周鵬武,先后獲得下頜角整形輔助裝置、乳房整形輔助裝置、創立的不開刀系列微整形美容術等9項中外專利,成為企業未來轉型“輕醫美”機構的核心技術沉淀。
據醫美國際招股書顯示,公司毛利率高達60%以上,并在2019年上半年達到67.8%的新高,仍然表現出良好的增長性。
從企業相關報告看,醫美國際外科美容治療和非外科美容治療以及一般保健服務等的毛利率大部分介于60%-70%,其中非外科美容治療服務的毛利率甚至達到72.4%。
除了增加收入,醫美控費問題也是較為熱議的話題,成本上升削弱了企業凈利表現,短期來看,醫美剛剛進入穩定發展期,行業集中度與頭部企業市占率均處于較低水平。
醫美國際最近發布的2019年三季報顯示,企業相關費用仍保持上漲態勢。
盡管如此,在調整了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導致的公允價值變動、其他非經常性因素,例如股權激勵費用、路演費用、上市費用等之后,公司第三季度不含非經常性因素項目的稅前利潤有2400多萬元,同比增長18%。
(責任編輯:DF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