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_亚洲欧美激情另类校园_欧一区二区三区_四虎在线精品

肇慶商標注冊-深度剖析:韓國三大電池巨頭在全球市場的地位-標哩哩商標注冊

閱讀:284 2020-01-10 20:10:09

原標題:深度剖析:韓國三大電池巨頭在全球市場的地位 大眾將于今年初上市一款ID.3的電動汽車,年銷售目標為10萬輛,同時,大眾將從ID.3開始大規模銷售電動汽車,并計劃在2025年銷售300萬輛電動汽車。

這款電動汽車的關鍵部分——電池由四家公司提供,另一個是中國的CATL,另外三家都是韓國公司,分別為LG Chem,三星SDI和SK Innovation。

有專家認為,歐洲有可能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引領電動汽車市場。

今年以來,環保法規越來越嚴格,生產電動汽車已經是一種趨勢。

下面就從五個方面分析這三款韓國電池的發展情況。

在歐洲市場占主導地位的韓國 近兩年來,電動汽車市場已由中國主導,因為中國對國內電池公司提供補貼,所以國內電池制造商的收入飆升。

2019年上半年,分析機構SNE Research對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制造商做出了排名:中國CATL排名第一,產量占全世界的26.4%;日本松下以23.7%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它僅向特斯拉供應動力電池;中國比亞迪則以14.5%的份額位居第三。

LG化學和三星SDI分別排名第四(12.8%)和第五(4.5%)。

2019年10大電池制造商電池產量占比 后來,由于中國減少了電動汽車補貼,鼓勵外國制造商前來建廠,使得本土企業利潤空間大大減少。

從各企業2019年10月電池產量來看,LG化學超過比亞迪,升至第3位。

與去年同期相比,排在第一位的CATL減少17%,排在第二位的松下減少38%,排在第四位的比亞迪減少66%,而LG化學反而增加了28%。

目前韓國這三家電池公司獲得了全球汽車制造商的170萬億韓元訂單,預計韓國公司將在市場中占據至少四到五年的時間。

而日本將把電池的重心放在松下上,中國將把重心放在CATL上。

與此同時,歐洲將成為韓國電池制造商施展的舞臺,韓國電池制造商將在未來幾年內成為歐洲電動汽車的主要市場。

在歐洲,LG Chem于2018年在波蘭弗羅茨瓦夫建立了工廠,目前正在全面擴展; SK Innovation正在匈牙利的Komarom建廠,目標是在2020年投產,2022年進一步擴展;三星SDI還計劃2020年在匈牙利的Goede建立大型工廠。

相關數據顯示,LG Chem的產能將從70GWh增加到2023年的200GWh,SK Innovation將從20GWh增加到2023年的100GWh,三星SDI將從30GWh增加到2023年的130GWh。

這三家韓國企業的電池廠不僅遍布歐洲,在中國和美國也有不少分布。

韓國三家電池企業2019年與2023年電池產量情況 韓國媒體認為,全球排名第一的CATL實力雄厚,但還不能像韓國公司那樣迅速擴大海外生產基地。

韓國專家對此解釋道:“ CATL的電池質量是韓國的80%到85%,要滿足發達國家汽車的需求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

” 汽車公司很難帶頭 以目前的電動汽車成本計算,電池比例為35?40%。

即使將來降低成本,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電池的價格也非常沉重。

因此,大多數汽車制造商都在想,是否可以通過自建電池廠來減輕負擔。

特斯拉雖然擁有自己的電池技術,但面對巨大的生產量力不從心,現已委托LG Chem成立一家電池工廠,為其在中國的Model 3工廠提供產品。

通用汽車還與LG Chem合資成立了一家電池廠,寶馬已與三星SDI簽訂了長期電池供應合同。

專家認為,大眾汽車計劃將電池技術內部化,以提高與CATL以及三家韓國電池供應商的價格談判能力。

零件“按組交貨”,韓國最好 韓國三大電池公司的優勢之一是,它們不僅可以提供電池,而且還可以提供汽車必不可少的電子零件,從而實現協同增效。

除了三星SDI的電池外,三星還有(哈曼)Haman,后者是三星旗下的全球第一電子元件制造商。

此外,三星還在擴展汽車中的計算機應用處理器(AP)業務。

因此,LG可以通過電池、還電動機、顯示器和各種電子產品,提高與汽車制造商的議價能力。

提高盈利能力 韓國三大電池制造商面臨的挑戰是盈利能力。

盡管已經成功擴大了規模,但是還不夠。

松下便以為過多依賴特斯拉導致議價能力下降,形成巨額赤字,使得增長下降。

另一方面,韓國三家公司有著相對的優勢,它們擁有多樣化的客戶。

LG化學去年在電池部門的有所虧損,但預計今年將扭虧為盈;三星SDI每年在電子產品中使用的小電池上保持了5,000億韓元的盈余,但仍處于電動汽車的中小型電池領域。

韓國證券公司Kiwoom Securities研究中心的負責人認為:“韓國電池制造商在歐洲電動汽車市場中發展迅速。

” 三星SDI,SK Innovation和LG Chem等三家國內電池制造商的長期前景如何? 鋰離子電池(目前是電動汽車電池的主要動力)將在至少10至15年內成為趨勢。

因此,這三家國內公司的利潤可能會繼續增長。

在未來十年左右的時間里,下一代技術全固態電池將在電動汽車市場中嶄露頭角。

但是,由于制造過程是鋰離子電池的擴展,因此公司的競爭力可能會得到保持。

豐田全固態電池的威脅 令人擔憂的是,豐田汽車和東京工業大學擁有大規模生產電動汽車全固態電池所必需的原始技術。

全固態電池著火的風險要低得多,因為它們用固體代替了鋰離子電池中的液體電解質,它的批量生產價格也比鋰離子電池便宜。

如果未來找不到替代技術,則必須從豐田購買電池的核心材料。

這一點迫切需要各國進行技術開發以及國內外合作來規避豐田專利的“壟斷”。

據微鋰電團隊了解,豐田計劃到2025年每年生產1100萬輛汽車,其中450萬是電動汽車,在這450萬輛汽車中,有100萬輛是純電動汽車。

與2018年相比,到2025年,豐田的電池需求將增長20倍,如果豐田使用全固態電池技術擴展市場,那么它稱霸動力電池市場只是時間問題。

韓國國內公司也致力于開發固態電池。

根據專利研究公司e-Patent的數據,韓國在2014年至2018年間向美國提交的與全固態電池專利有關的5629項專利中排名第三(各占14%),第一名是日本(34%),而第二名是中國(26%)。

(責任編輯:DF529)。

相關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興趣
推薦閱讀 更多>
推薦商標

{{ v.name }}

{{ v.cls }}類

立即購買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