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_亚洲欧美激情另类校园_欧一区二区三区_四虎在线精品

宣城市-首屆大發審委的16個月-標哩哩商標注冊

閱讀:513 2019-01-26 09:25:03

春節將至,發審委換屆的腳步越來越近,但首屆大發審委依然在努力工作:下周將審核3家公司的IPO申請。

1月23日,是第十八屆發審委委員擬任人選的最后一個公示日。

這意味著“超期履職”3個月的第十七屆發審委使命即將圓滿完成。

目前,第十八屆發審委委員擬任人選共計21人,其中,上一屆發審委員中的5人繼續留任。

2017年10月17日履新以來,第十七屆發審委無疑給A股的IPO審核帶來了新氣象,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首屆大發審委履職以來的情況。

1 新氣象 史上首屆“大發審委” 第十七屆發審委被市場人士稱為首屆“大發審委”,因為這一屆發審委首次將主板發審委和創業板發審委合二為一。

大發審委的前任分別是第十六屆主板發審委和第六屆創業板發審委,前后兩任委員規模相差不大。

第十七屆發審委的委員總數為63人,第十六屆主板發審委的委員總數為25人,第六屆創業板發審委的委員總數為35人。

主板發審委自1993年設立,創業板發審委自2009年成立。

按照當時的《發行審核委員會辦法》,發審委委員每屆任期一年,可以連任,但連續任期最長不超過3屆。

此前,主板發審委通常在4月換屆,創業板發審委通常在9月換屆。

2015年5月,第十六屆主板發審委屆滿到期,為配合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做好相關工作的銜接和協調,證監會決定延長第十六屆主板發審委任期。

第六屆創業板發審委隨后也延長任期。

直到2017年7月,證監會對《發行審核委員會辦法》進行了修訂,將主板發審委和創業板發審委合二為一,并將連任期限修改為兩屆,并新設了發行審核監察委員會。

上海師范大學副教授黃建中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合并發審委、提高委員更換頻率,實際上都增加了證券發審的“尋租成本”。

史上首任大發審委帶來了哪些新氣象呢? 2 最嚴格 撤單潮現,過會率僅63.98% 自大發審委2017年10月17日首次“開審”以來,任期內共計審核了261家IPO企業(統計截至2019年1月24日),其中167家企業通過審核,另外有14家企業在公布發審會日期后取消審核,通過率僅為63.98%。

具體來看,發審委任期之初,單月審核IPO企業數在22-42家之間。

自進入2018年2月,單月IPO企業審核數量驟減,此后每月審核數量均不超過20家,最低單月審核低至5家。

上任以來,大發審委平均每月審核上會企業數量約為16.31家。

從單月審核通過率來看,2018年1月的通過率僅為42.86%,為全年最低;2018年11月的過會率為90%,是2018年全年最高。

2019年1月至今則有5家企業上會,4家順利過會,1家暫緩表決。

證監會官網顯示,2018年全年共有217家企業主動撤銷IPO申請,撤單潮在2018年3月達到了巔峰,一個月內多達79家企業撤銷IPO申請,而2017年全年僅有146家企業撤回了IPO申請。

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這是因為2018年審核趨嚴,導致越來越多“不自信”的企業主動撤回IPO申請。

此外,也與2018年年初發布的“IPO被否3年內不許借殼”重組新規不無關系。

如果企業IPO被否,在3年之內就不能借殼上市,但是企業主動撤回IPO申請,那么企業就多了一個借殼上市的方式。

由此可見,大發審委審核趨嚴不僅是市場的共識,也是鐵的事實。

另外,2018年6月,證監會在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等文件中,增加了針對IPO企業上市后出現“業績變臉”,保薦人應該承擔何種責任的條款。

其中規定,當保薦人保薦的企業上市首年即出現虧損,監管部門將自確認之日起暫停保薦機構的保薦機構資格3個月,并撤銷相關人員的保薦代表人資格,但尚未盈利的試點企業除外。

這一舉動明確了保薦機構的責任,提高了保薦項目的質量。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第十七屆發審委嚴格執行審核標準,工作成果顯著。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呂隨啟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屆發審委審核嚴和監管越來越規范、越來越完善有關。

自2018年以來,監管層多次要求規范金融體系、加強清理、加大力度去金融杠桿,那么IPO審核要求自然會相應提高。

同時,市場的流動性趨于緊張,以致后期IPO審核速度放慢。

大發審委審核的261家IPO企業中,49.43%欲登陸主板,32.95%欲登陸創業板,17.62%欲登陸中小板。

哪個板塊通過率更高呢? 數量最少的中小板憑借最高的通過率勝出。

換屆以來,大發審委審核了46家中小板企業,其中36家順利過會,通過率為78.26%。

主板和創業板的通過率則低一些,分別為62.79%和58.14%。

對于新三板轉戰A股IPO的企業,大發審委并未給予“特殊待遇”。

261家IPO企業中,62家企業曾為新三板企業,過會率為54.84%,低于總體過會率。

值得一提的是,市場普遍關注過會企業的財務狀況,尤其是近一年的凈利潤水平。

IPO日報初步統計,主板過會企業2017年營業收入中位數為14.1億元,歸母凈利潤中位數為1.58億元;創業板過會企業2017年營業收入中位數為6.75億元,歸母凈利潤中位數為1.01億元;中小板過會企業2017年營業收入中位數為10.67億元,歸母凈利潤中位數為1.73億元。

3 高效率 最多月審42家,堰塞湖消解 除了審核嚴,首屆大發審委工作也極為勤奮和高效。

第十七屆發審委上任前,IPO申請排隊企業多達585家,接近600家,其中,已過會41家,待審企業544家。

本屆發審委卸任時,292家企業在排隊,包括已過會29家,未過會263家。

大發審委加快審核步伐的舉動功不可沒,據統計,大發審委任期內最高單月審核了42家企業。

受益于嚴審核的標準,第十七屆發審委任期內,不少申請IPO的企業主動撤回材料,再加上任期初審核效率高,IPO排隊企業數明顯減少,困擾A股多年的IPO堰塞湖得到緩解。

截至2019年1月24日,經第十七屆發審委審核并已經上市的公司有134家,實際募資總額為1623.98億元。

4 鐵包公 12人審核通過率不足60% 公開資料顯示,63名大發審委由42名專職委員和21名兼職委員組成。

其中有33位來自證監會系統和交易所。

另外21位則來自國家相關部委、高校以及金融機構,其中,國家部委6名、高等院校6名、科研院所2名、證券公司4名、基金公司1名以及保險資管機構2名。

另有9人來自會計所和律所,律師事務所5名、會計事務所4名。

截至2019年1月24日,有11名委員審核的企業家數超過了50家。

從通過率來看,12名委員的通過率不足60%,其中,上交所產品創新中心總監助理付冰審核21家僅通過9家,通過率為42.86%。

陳闖和張建偉的通過率亦只有51.11%、51.61%。

在發審會上,這屆發審委很“較真”,對企業所處行業發展、企業經營現狀和持續發展趨勢進行深入考察,現場問詢詳細、全面且專業,基本每家企業會問詢四、五大方面的問題,每個方面涉及4、5個小問題,合計多達20多個問題,包含企業盈利能力、成長性、關聯交易、毛利率、內控制度、稅收、專利、訴訟、獨立性和募資用途等內容。

5 悲喜劇 化學制造業通過率高,11個行業“無一生還” 再來看看本屆發審委審核的結果。

從行業來看,261家上會企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下稱“電子設備制造業”)上會企業最多,為36家,過會率為66.67%,略高于總體過會率。

有趣的是,此前IPO日報初步統計,正在IPO排隊中的電子設備制造業企業也最多。

另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上市公司2018年作為并購方參與了超過380單并購,數量位居榜首。

另外,還有五個行業上會數超過10家,分別是專用設備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汽車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

從過會率來看,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十分亮眼,被審核的16家企業有15家順利過會,過會率高達93.75%。

一位投行研發部人士對IPO日報表示,根據國家統計局行業分類標準,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總體市場較大,行業范圍較廣,共包括基礎化學原料制造,肥料制造,農藥制造,涂料、油墨、顏料及類似產品制造,合成材料制造,專用化學產品制造,炸藥、火工及焰火產品制造及日用化學產品制造8個子行業。

一位上市公司董秘對IPO日報表示,作為企業,如果所屬行業太小導致成長性有限也不容易過會,但化工行業總體比較大,分類較細的同時保證在細分行業處于龍頭,會給發審委員的印象更好,有可能增加成功率。

與此同時,IPO日報初步統計,大發審委審核的企業中,有11個行業無一家過會,共計15家企業。

在11個行業中,大部分行業僅有一家企業上會。

不過,建筑裝飾和其他建筑業3家上會企業,批發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均有2家企業上會,皆沒有過會。

6 新委員 踏上IPO審核新征程 目前來看,本次擬任的新一屆發審委委員共計21名,較第十七屆發審委大減2/3。

其中有10人來自證監會系統(證監會僅有1人,其余為地方證監局的代表),3人來自交易所系統(全部來自深交所)。

并無來自國家相關部委、高校以及券商、基金等機構的委員。

剩下8人來自會計所和律所,律師事務所5名、會計事務所3名。

對比第十七屆發審委,不難發現,來自律所和會所的委員比例整體有所上升,從17.46%上升到新一屆的38.1%,證監會系統的比重則穩中有升,從28.57%上升到47.62%。

新一屆擬任委員中,已經有80后的身影,來自深交所的周輝委員生于1980年,是擬任名單中最年輕的委員。

對于換屆后的IPO市場環境和IPO審核風格,呂隨啟認為,和2018年不會發生太大的改變,因為客觀因素和市場環境未發生變化。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聯席所長趙錫軍則認為,未來科創板和注冊制的落地對IPO市場是利好消息,企業有更多種融資渠道可以選擇。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 (責任編輯:DF387)。

相關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興趣
推薦閱讀 更多>
推薦商標

{{ v.name }}

{{ v.cls }}類

立即購買 聯系客服